首页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第3节


让社员们好好的休息一会。

    有些人不够吃怎么办呢,那就从家带点窝窝头添补一下。

    有那种会过日子的,为了省一些粮食,从来都不吃完,把剩下的粮食用布包起来,待会家去。

    吃饭的时候安茹就看到有个妇女把女儿没吃完的饭菜放在瓷缸里,准备一会带回家中。

    吃完饭人们逐渐散去,安茹也回到了家中。

    没多久广播中又响起了音乐,这回安妈妈跟安茹说“这首歌叫《东方红》,听到这个大家就要到地里上工去了。妈妈也走了,你在家乖乖的和奶奶待在一起哦!”

    “恩恩”

    这些天家里的大人都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安茹也知道这是春种了。

    1964年的时候人们上工都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工作,他们每天工作都由记工员记成工分。

    工分是报酬计量单位,用于计算人民公社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

    因为在公社中分配各种粮食、蔬菜、财务都要用工分计算,所以老话才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计分基准以每个“标准工作日”一般最多定为10-12分,安家村生产队就是12分。

    一般男壮年劳动力12分;一般男性劳动力则定为9-12分;

    女性壮年劳动力为7-9分;一般女性劳动力(中年家庭妇女)为6-7分;

    所以如果谁家男性壮劳力多,那可是很受羡慕的。

    安家还好安爷爷是大队书记,本身就有12个工分。而且老头身体还能动,也不愿意在家闲着,遂也是到地里上工挣工分,也有8个公分。

    安庆昌、安庆荣不必说,都是男性壮劳力,工分也是最高的12分;

    而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是女性壮劳力,有9个工分;

    而像安奶奶这样的老人,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工分是4-7个不等;

    如果像安国这样的10几岁的孩子,也算半个壮劳力,6-9个工分。

    儿童也有1-3个工分。

    这个时候除了身体残疾的,都是家里老少齐上阵的,实在上不了,只能去干一些公分少的轻巧活。

    等到晚上再放音乐后,安茹就知道了这是要下工了。

    安家人现在除了腿脚不便的安奶奶也就只有安茹一个人了。

    就连6岁的安谨小朋友也不例外。

    刚开始安茹还在好奇,安谨这么小能干什么?

    后来才知道如安谨一般大小,种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猪草了。打了猪草回来去队里挑过秤记录斤数,满了100斤也是有7个公分的。

    对于像安谨这样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生存不易,能够干活挣工分了。

    而家里另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娃娃,被送到村中一个老奶奶家,集中管理。

    其实安茹也是要去的,不过安奶奶行动不便,大人们商量后就决定把安茹留在家里,好让两个人作伴。

    安茹这些日子都是跟在安奶奶身边的。

    安茹发现安奶奶即使腿受伤了,也没有耽误手上的活计。

    安奶奶此时就坐在炕上,手里拿着衣服缝缝补补,或者是用碎布做鞋底。

    在安茹眼中,安奶奶有一双很神奇的手,能把一堆凌乱的布头缝缝补补在破了的衣服、袜子、鞋上面。不管多破的衣服,到了安奶奶的手里,总会缝补的完好。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是以前的衣服大都是大人穿完给孩子,大孩子穿完给小孩子;褪色的衣服翻一个面就又是一件新衣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改小,旧翻新”。

    就算实在是穿不M.nANcHAnG791.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