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嬷嬷耷拉着眼皮听着,等林三春说完了,才回了句:“老奴知道了,姑娘安心,不会因为令姐而误会姑娘的。” 就这一句话,也让林三春心中一松。曾嬷嬷还是信她的,太后也还是喜欢她的。 林三春没有看见,曾嬷嬷的眼底闪过一丝鄙夷。 这位林姑娘还真真是可笑得很,她的姐姐如果真的这么差,她作为一母同胞的妹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大户人家娶妻,当家主母恨不得将女方家中的姐妹、堂姐妹、表姐妹的品行都给打听一个遍,尤其是姑娘们之间关系相处得近的,或是远的,这两个极端的。更在重点观察范围内。 有句俗话说得好么,看一个人的人品,就得看她的朋友或是敌人。林姑娘这么贬低血亲姐姐,就足见她的人品。 当然,其实并不需要林二春来从侧面验证林三春的人品,以曾嬷嬷人老成精、阅人无数,在太后第一次召见林三春的时候,从一些小细节就能够看出来了。 若不是看出她是这么个姑娘,又跟太后有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一样是出身农门,一样是救了东方家的男人,一样是因为有才名而被人津津乐道......太后也不会给林三春和东方承朔赐婚,让她顺顺当当的嫁进平凉侯府去。 秦太后所为的也不过是出一口恶气。 别看秦太后现在是大夏朝最尊贵的女人,但是直到武德帝夺得天下之前,她都只是一个侍妾,被正头娘子压制了大半辈子,就连武德帝之所以能够以庶子身份成就这番基业,也只是因为在府中被打压得过不下去了,几乎是逃出去的。 那正头娘子也是个气性大的,知道秦太后得势之后必定会记仇,所以赶在武德帝称帝的前一日自尽了,临死也没忘记气秦太后:“就是你当了太后又如何,只要我活着,你就得跪我,就得对我执妾礼,你永远也别指望能够爬到我头上去!” 秦太后眼看要翻身的时候,对手突然死了,她这一口气出不来又咽不下去,总要找机会发泄出来,那正头娘子的嫡子已经死了。但留下东方承朔这个孙子,虽然他够争气,武德帝也十分喜欢他,甚至传言武德帝跟大顾氏还有些暧昧,就连东方承朔的身份也有些扑簌迷离。 不过,因为那正头娘子对东方承朔的疼爱,加上当年大小顾氏都嫁入东方家,秦太后极喜欢小顾氏(东方承朗的母亲),对大顾氏也不喜,是以对东方承朔也一直是不喜的,就算是亲孙子,她也不缺这一个,何况武德帝还并不承认呢。 见到林三春,秦太后试探了她几句之后,就知道林三春的所谓才名吹嘘的成分太大,心机手段和本事都欠缺,明明蠢,却还不自知。 这时,秦太后就知道自己出气的机会就来了。当即就给林三春赐婚了,为她撑腰,那正头娘子不是瞧不起她么,那她就送一个出身经历跟自己相仿,还愚蠢的孙媳妇给东方承朔当正妻。 现在又一次验证了林三春的气度和心机,曾嬷嬷对林三春很是失望,却为秦太后交给自己的任务能够完成而感到满意。 这其中可笑的渊源林三春是不知道的,她还天真的以为太后是真的喜欢她、怜惜她。 倒是那婢女看林三春得了曾嬷嬷的话之后,就骤然放松的模样,心中暗叹,虽然觉得林三春上不得台面,可她得了王妃的嘱咐。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继续教导她,让林三春这样出去丢的是平凉侯府的人。 林三春的样子显然是忘记了还在进行的法事,婢女只得出言提醒:“林姑娘,法事还没有结束。” 林三春不悦的看了她一眼,又看看曾嬷嬷,还是点点头,“走吧。” 就算再想找东方承朔确认他没有跟林二春在一起,现在她为了形象也不好再去了。 那一场法事里究竟有多少真心实意,也就只有林三春自己知道了,法事之后,她就匆匆的从大殿出来寻东方承朔,听说东方承朔回城去了,她也赶紧追上去了。 而此时,林二春还在寒山寺外转悠,她本来是打算回虞山镇去的,却突然想起那块传说中带着诅咒的诗碑,便过去瞧一瞧,看能不能多想起点什么来,转悠了一会,也没有遇见个主事的僧侣。听说今日庙中有法事,他们都去参加去了。 林二春一无所获,临走碰见一个正在挑水,准备去浇灌蚕豆的小沙弥,她也想起这寒山寺知名的特产——佛豆,又想到不久前荣绩跟她抱怨的话,便跟了这小沙弥从寒山寺后门转出来,看能不能捐赠一些香火钱后带些回去,就当吃个新鲜吧。 待看见了一大片高壮的蚕豆田里,林二春也稍稍有些惊讶,不过,长得这么高和成熟得这么早的蚕豆,也其实不算是十分难得。 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