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反复袭扰之下,对方必然奔走救之。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南人懦怯,一旦有警,必全师救之。如此下去,南唐很快就会实力衰竭,我可乘虚夺其江北之地。既得江北,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内附;倘若不归顺,移兵攻之,席卷可平矣!” 思路如此清晰,看得柴荣频频点头。 “只有河东是必然要拼死一战的敌人,无法以恩惠信义诱之,当以强兵制之。高平一战后,河东力竭气沮,难以再起边患,因此北汉可以等到最后来收拾。等天下平定,看准时机,一举可擒!” “王朴此言,句句深得我心,果能如此,何愁天下不平!”看到此处,柴荣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不由得拍案而起,仰天高呼。 王朴的这篇《平边策》不仅提出了全面的施政理念,更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军事策略。按照王朴的设想,休整一年之后,便可对南唐用兵,以反复袭扰、消耗的战术,避实就虚,首先夺取南唐在长江以北的领土,然后顺势扫平南方诸国,最后再啃下河东这块硬骨头。当王朴挥毫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提出的战略设想会对后周王朝乃至之后的宋王朝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捧着这篇文字,柴荣感慨万千。纵观各位大臣的奏章,大多陈词滥调,空洞无物,字里行间,全是一股迂腐消沉之气。而王朴这篇《平边策》,一针见血,字字珠玑,无一句废话。字里行间,可见王朴对天下局势透彻的认识与深入的思考。重整天下,他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当然,在柴荣看来,王朴说得固然全面透彻,但也忽略了一点,而且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结束乱世,再造盛世,他要改变的远远不止《平边策》中所写的那些,他更要改变弥漫在朝野上下的消沉之气。为什么当北汉来犯之时,在众人一致反对的情况下,他坚持御驾亲征,与刘崇当面对决;为什么高平大胜之后,他要临阵斩杀樊爱能、何徽等人;他要让世人知道,他的志向远远不止子承父业那么简单,他要一往无前,革除积弊,彻底结束这个混乱的时代。冯道认为他能不能达到唐太宗的高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要去做的事。英雄路远,但首先要有远行的勇气与斗志。 第二天,柴荣命人在朝堂之上当众宣读王朴的大作。接着,柴荣发表了一番评论,对王朴的《平边策》大加赞赏,并当场宣布迁升他为左谏议大夫。他要让满朝文武知道,他需要的官员是王朴这样锐意进取,敢于直言之人。 退朝之后,柴荣留下刚刚升官的王朴,要他陪同自己去观看皇宫中的礼乐器具。王朴满腹狐疑,现在百业待兴,急着要解决的事情这么多,皇帝竟然还有闲心去观赏乐器?众所周知,柴荣对音乐之事从来不感兴趣,今天他又是唱的哪一出? 柴荣在大殿正中悬挂的大钟前停了下来。“这是何物?”柴荣指着那口大钟问旁边的乐工。“回陛下,这是前朝传下来,用于大典祭祀时奏乐的钟磬。”乐工恭恭敬敬地回答。柴荣微微一笑:“你可知此钟如何敲击奏乐?音律又如何讲究?”乐工茫然,哑口无言。 柴荣摇摇头,回首看着王朴,若有所思地说:“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来看乐器了吧?我知你精通音律,我在你面前谈论礼乐之事是班门弄斧。我虽不懂乐理,但我却知道正确的礼仪可规范言行,和谐的音乐可陶冶心灵。唐太宗以来,曾流传下十二音、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如今,你看看……”他指着殿内摆满的各式器具,激动地说:“这里摆放的乐器,看似都有钟、磬的形状,乐工们却不懂如何演奏,只是白白地挂在这里,充充门面。可知世风、礼仪败坏到了何种程度!由小可以见大,音乐之事是这样,天下之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王朴听得百感交集,心潮起伏。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臣明白了。臣不才,当尽愚钝之力,为陛下重整天下!”那一刻,王朴明白,柴荣之志,远非这个中原,更不止那区区的燕云十六州。他的志向,在整个天下;他的眼光,在万千苍生;他的梦想,是再造盛世。 15 再造铁拳 柴荣的革新,选择的突破口是军队。高平之战,樊爱能、何徽拥兵自重,临阵脱逃,几乎酿成大祸。柴荣痛感,军队问题太多,杀几个将领,震慑一下军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必须要大刀阔斧,重建禁军。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