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道通天

第393节


蹊跷,似乎有一种侵害人心脏的东西,但又不像是什么毒物,具有邪气,扰乱心神,可以致使人产生虚脱晕眩和幻觉。那些从这里跳下去的人可能就是吸收了这里的雾气。”
  “你好像并不确定问题出现在那里,凭什么很快就选择好最恰当的药材?”老人听了凌威的回答,疑问更深。
  “误打误撞。”凌威刚才神志确实很乱,选择药材全部凭直觉,直觉是长期经验积累下意识的结果,如果解释会更说不清,干脆归结于巧合。
  “原来是这样。”老人眉头舒展,对于凌威的解释很满意,觉得应该只是巧合。
  凌威比较感激老人及时出现,下山的时候帮着老人背着药篓,老人腾出手,又采了一些常用药材,凌威对于那些药材不感兴趣,眼睛四处寻找着,在一棵高大的树下停下脚步,低头观察一下地面上一丛奇形怪状的小草:“老伯,这下面有很贵重的药材。”
  “不会吧,这里经常有人进出,有贵重药材怎么轮到我们。”老人摇了摇头,不太相信凌威的话,但是地面上那丛小草他却不认识,疑惑地转了两圈。
  凌威接过老人手中的药铲,一边挖一边说道:“这种药极为罕见,价值也很特殊,在《神农经》里提起过,只对心脏特殊的疼痛有效,由于这种药罕见,加上针对的疾病不常见,这种药渐渐被忘记了。”
  一根有点像树须的东西慢慢露出来,足足有手臂粗,洁白光滑。凌威把药材放进药篓,拍了拍手,很高兴:“我们回去吧。难得遇到这种东西,我们一人一半。”
  “你留着吧,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老人摇了摇头。
  “你不是拿出去卖的吗?收购药材的一定有人识货。”凌威一边疑问一边背起药篓继续向山下走。
  “我是自家用。”
  “你开中药堂?”凌威诧异地再次打量老人,看起来老成沧桑,是一位长期在大山里的采药人,这种人懂得一些医学,但是他们的精力都用在药材上,坐堂问诊开店不大可能。
  “不是中药堂。是我刚回来的小女儿在替乡民义诊,她学的是中医,想历练一下,可声名没有,只能这样慢慢积累。”老人微微叹息,似乎觉得女儿很能干,不被重视很遗憾。
  “中医需要一定的口碑,您女儿这样做也没有错。”凌威倒是比较理解,自己开始就是摆地摊走江湖历练的。知道中医师想创业的艰难,安慰地说道:“只要有实力,一定能行。”
  “话虽如此,在别的地方也许可以,但是在青城山却很难,我一直劝孩子离开这里去创业。”老人缓缓说道:“青城山附近百里是楚家的天下,他们是中医世家,无人能及,最近又大规模向全国发展,更加不会有我女儿的立足之地。”
  “楚家?”凌威似曾相识,疑问了一句。
  “是的,楚家现在已经全国有名,他们的中药堂全国各地可见,叫共和堂。”老人声音缓慢,显得共和堂很厉害,在他眼里是不可战胜。
  “楚云。”提到共和堂,凌威立即想起了那个有点傲气的年轻人,忽然升起冤家路窄的感觉。
  第九百一十二章 又见青城山
  临溪镇在林木葱郁的青城山脚下,方圆十几里,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上流下,穿镇而过,小镇就像溪水一样清纯娟秀。青城山药材丰厚,盛产各种名贵中药,这里渐渐成为南来北往客商的落脚处,日渐繁华。原本落后的吊脚楼成了小镇里一道道令游客流连的风景。
  福运茶楼在小镇中心,整体木结构,仿照吊脚楼的样子,朴实淡雅。脚踩在木梯上,吱嘎吱嘎作响。茶楼并不大,第二层不规则地分布着几张桌子,简单随意,有几位客人在低声交谈。凌威把身后的药篓放在一边,在临窗的桌子边和老人相对而坐。一位皮肤稍暗的姑娘走过来。凌威以前来过这里,就在这家茶楼井上肖英和他提到的长生不老药,记得这姑娘是这里的老板娘,也是伙计,叫郝梅。郝梅似乎并不记得他,对他只是微微笑了笑,面向老人:“吴伯,您来啦,要点什么?”
  老人没有回答,看了看凌威,郝梅转过脸:“我们这有特色点心、、、、、、”
  没有等她说下去,凌威挥了一下手:“上好的毛尖一壶,茯苓糕,野菇卷,松子饼。”
  郝梅诧异地大量一下凌威,似曾相识,但毕竟有一年多,客人众多,匆匆一面记得不是很清楚,皱着眉头退下去准备茶和点心。
  “你看,那就是我小女儿吴茵。”老人指着窗外街道对面的一个四面敞开的绿色凉棚。棚子凌威同样很熟悉,那次和井上肖英在这里喝茶,云姨就在对面棚子里替乡民们义诊。
  现在,义诊还在继续,许多人自觉地排成长队,和当初凌威看到的一模一样,但负责诊病的不是那个举手投足充满温和华贵的中年女人,而是一位短发齐眉的姑娘。端坐在桌子后面,一身中医郎M.nANCHang791.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医道通天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