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一样,在没有重大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双方已经不太可能爆发超过万人规模的战争。 随着在新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让帝国基本上进入了和平休整期! 虽然说目前的和平状态对于后世来说兴许是比较扯淡的,毕竟现在中华军在国内地区,尤其是在西南,西北地区还在持续进行密集的行动,以清剿各类非法武装,在中亚和外兴安岭还和俄罗斯人隔三差五打一仗,蒙古那边的叛乱也没有彻底解决。 但是你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到十九世纪中期的国际形势,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几百人几千人的边境冲突根本就不能算是战争,乃是属于日常事务,别说林哲了,就算是军方那边都不太在乎。 这不,新疆那边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刚结束呢,军方那边就是开始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部队换装以及扩编上来。 军方在1859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要筹建至少三十个步兵师的计划,并且也在稳步施行,不过进展的速度一直不算快,毕竟在1859年和1860年的是,军方还需要把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新疆、云南以及四川方向,这些持续的战争都耗费了军方的资源,使得军方能够用来扩编部队的军费不够用。 不过现在已经是1861年了,帝国已经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虽然说字1861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的比例比1860年还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只有百分之三十七而已。 但是总军费却是有所增长,从八千万圆直接增加到了一亿之巨。 为什么比例下降了,但是总军费还增加了呢?这自然是因为帝国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 进入1861年后,除了被俄罗斯侵占的外兴安岭部分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分外,其他的领土已经是彻底收复,就算是西藏地区也是派遣了一个步兵团进入拉萨,作为帝国控制该省的军事存在。 同时随着时间的过去,帝国也就从以往的战争中恢复的越多,民生的恢复不仅仅是民众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帝国的税赋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在财务部的1861年财政收入预算中,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有望超过两亿五千万,比1860年的两亿足足增加了五千万之多。 其中增福最大的依旧是工商业领域,其次受到帝国统一后,民生恢复的影响,农业税、盐政方面的收入也是增加较大。 另外同样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海关方面的关税收入有着较大的增福! 帝国对纺织产业的全力支持,导致帝国国内的生丝产量进一步增加,同时帝国为了出口更多的生丝,以便获取更多的外汇,对国内的生丝消费进行一定程度的压制,对国内生丝制品消费征收较高的税收,使得原本大量在国内市场消耗掉的生丝用于出口,所以1860年开始,帝国的生丝出口量增加极快。 1860年,帝国以上海为主要出口基地,宁波为辅,总共出口生丝二十一万包,按照每包生丝四百五十圆的均价来计算,价值约九千四百五十万圆,占据帝国在1860年一亿四千万圆的总出口中的百分之六十七点五。 从这个数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目前的生丝行业对帝国的工业经济而言具有多大的作用。 此外帝国传统出口商品瓷器以及茶叶这两项上,茶叶上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印度廉价茶叶的影响,但是中国茶叶依旧是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的首选,而中国茶叶的最大进口国,英国每年都要进口至少价值三千万圆以上的茶叶。 这些茶叶主要从福州、厦门、广州等港口出口,另外今年宁波也是开始出口大量的浙江产茶叶,要知道浙江的西湖同样是茶叶的重要产区,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就在浙江呢。 而瓷器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重要出口商品,虽然整体市场已经不算太大,但是依旧是中国的三大出口商品之一。 依靠这些出口商品,帝国以上海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生丝产业链,浙江、江苏的农民们种植桑树养蚕,然后把蚕茧贩卖给各大蒸汽缫丝厂,缫丝厂再把这些蚕茧加工为生丝,然后直接贩卖给那些进出口贸易商们,再运往英国、法国等欧洲地区以及美国等。 甚至为了进一步国内资本对生丝产业链的控制,避免外资剥削太多的利润,中国的商业资本已经是专门成立了诸多商业银行,钱庄,这是为了给那些蒸汽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