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地拼命挣钱。 如果周爷真的像刘桂芝说的那么有钱,那人家手指头缝松一松就够她们娘几个吃喝的了。女人找男人图啥呀? 尤其是二婚女人,还不就是图个安稳,图个吃喝不愁,如果有些钱,将来过日子也轻省。 谁天生就是贱命,就喜欢没日没夜的干活儿。还不是生活逼迫的,为了养活身后孩子们的几张嘴。 赵三妮为了刘桂芝惋惜。 刘桂芝只把赵三妮的话当成笑话听,她完全不觉得像周爷那样的有钱人会看上她,一个带了好几个孩子的老娘们。 -------------------------------------------------- 赵大伯回到赵家他没跟七里镇的三弟说赵保家的事,主要是怕大侄子赵卫东知道。 还有半年赵卫东就要考大学了。听三弟说,镇里中学的老师对赵卫东都挺看好的,卫东自己也特别好学。 最近赵卫东一般没事都不出校门,都是在学校里做题。 赵三叔对赵大伯说,赵家说不定还真的能考出来一个中专生呢! 知道大侄子是个有出息的,赵大伯更是不敢把赵保家的事说出来了。一切都等到赵卫东考完再说吧。 现在还是让赵卫东一门心思好好读书好了。 再说知道的人多了,人多嘴杂难免说漏了嘴,最好的办法就是谁都不知道。 赵三叔还说:他那烟不出火不进的二哥啥时候终于开窍了,知道进城赚大钱去了。 赵大伯忍着心里的苦涩也只能说:刘桂芝带着孩子们在城里挣大钱,老二自然也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 做为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好意思让自己的女人赚钱养家,老二自然要尽到当爹的责任,干活养家糊口。 冯至程又托赵大伯给赵卫东带了些高考复习题,都是他做过的习题册。赵妞妞也给赵大哥带了好些她从花城带回来的礼物。 刘桂芝也给赵卫东做了一身新棉服,还有一双手工的黑布毡底大棉鞋。棉服里叙着厚厚的新棉花,毡底鞋的底子也厚的。 一看就是女人用心做的。 赵大伯去了一趟大侄子的学校,才几周不见,赵卫东有了很大的改变。 也不知道是不是书读的多了,赵卫东变得更加斯文有礼,说气话来也文邹邹的。赵大伯把书交给赵卫东后,又把自己手里剩下的十多块钱都给了赵卫东。 “卫东,你最近没啥事不用回家了。 天冷了,来回路不好走,路滑还危险。多在学校里学习。 有什么事就找你三叔。 这钱你留着,喜欢吃啥自己买。”赵大伯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赵卫东最近都没有回家,还不知道自家老爹进城找他娘的事。 不过,大伯一下子给了他十多块钱,还是把赵大哥吓了一跳。 赵三叔每周都会帮他准备交到学校的米粮,三婶也会给他准备些酱菜,咸鸡蛋什么的。所以不怎么出学校的赵大哥没什么用钱的地方。 而且,十多块钱也太多了。他过年的红包也顶多就是一块钱罢了。 十块钱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赵卫东想要推辞,但是赵大伯硬塞给了他。 “卫东呀!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