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比么?不能比。 抛开具体的兵力上的差距,单纯与赵无忌这个人相比,洪承畴也觉得,自己不如其远矣。 就看赵无忌那层出不穷的妙计,以及异想天开的发明,洪承畴就只能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阿济格,多铎,多尔衮,皇太极,哪一个都不是那种没有头脑,只知冲锋陷阵的猛将,尤其多尔衮和皇太极,更是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与明军的交锋中,占尽上风,令明军吃足了苦头。 然而他们也接二连三地败在了赵无忌的手中。 一次两次可以说是偶然,但是三次四次取胜,那只能说明赵无忌确实是凭着实力,直接碾压了对手,没有任何的侥幸因素。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拿着十万西北军去和皇太极作战,胜利也就罢了,一旦战败,大明北方将再无可用之兵,成为不设防的区域,到时一旦清兵再度入侵,又或是农民军死灰复燃,那后果均都是不堪设想。 这就是步兵对上骑兵的悲哀,也是农耕民众对上游牧民族的悲哀。 步兵对骑兵,最多小胜,由于机动力上的差距,几乎无法扩大战果。 而步兵一旦战败,则注定是一场毁灭性的全军覆灭,因为两条腿的溃兵,跑不过四条腿的战马。 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这一命题,注定无解。 便是穿越者赵无忌,在坦克研制出来之前,也只能依靠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队,来以毒攻毒,与清军的骑兵硬撼。 洪承畴一向谨慎小心,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绝对不会贸然出手,更何况此战关乎大明国运,他不能拿大明的社稷江山,来豪赌一场。 洪承畴斟酌了半晌,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此战干系重大,臣实无必胜之把握,臣以为,此时实非出兵的最佳时机。” “哈哈哈哈,”崇祯气急反笑,笑了几声后,他猛然停了笑,用阴鸷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洪承畴,毫不客气地质问道:“清兵刚刚在我大明境内惨败,损兵折将,士气低落,你却说如今却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洪卿家,莫非你要等着清兵养精蓄锐,恢复了元气以后,再去与他们决一雌雄不成?” 洪承畴脸色猛地一变,他垂下的双手蓦地紧紧握紧,片刻之后,却又慢慢地松了开去,他脸色难看地垂下了头,小声说道:“臣,愚钝无能,请皇上恕罪。” 崇祯听了,心中怒火更炽,他想不通,为什么赵无忌带着数千人,就能打得皇太极十万大军抱头鼠窜,而洪承畴坐拥十万精兵,却说对上四五万清兵并无把握必胜。 赵无忌,就真的这么强么? 坐在一旁的张凤翼微微抬头,正要说话,却觉得嗓子一阵难受,老尚书猛然又是一阵咳嗽,他咳得是如此剧烈,以至于让人担心,他会把肺给咳出来。 片刻之后,张凤翼才慢慢止住了咳嗽,他望着崇祯,微微摇头,“皇上,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拿蓟辽所有兵马前去征伐满清,风险实在太大,老臣以为,这是一场豪赌。” 说到这里,张凤翼便住了口,他的胸口不断起伏,似是刚才那几句话,便已经消耗了他大量的力气。 “此战,乃国战也,一战可定国之生死,若是皇上坚持要征伐满清,老臣以为,主帅一职,非赵无忌不可,赵无忌面对清兵从未一败,连战连捷,多铎,阿济格,多尔衮,岳托,皇太极等等清军名将尽数败于此人之手,此人不为主帅,又有何人能为主帅?!” 张凤翼一席话,说的有些不客气,连带着把洪承畴都给贬低了下去,但一旁的洪承畴却是脸色不变,一副理当如此的样子,看得出来,洪承畴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远不如赵无忌。 崇祯眉头紧锁,一时也有些意动。 所谓姜是老的辣,张凤翼担任兵部尚书年头已久,经验丰富,在朝堂上也颇有威望,这样一位老臣的意见,崇祯不可能不予以重视。 张凤翼说得对,此战乃国战,断然不容有失,洪承畴虽然也是名将,但最大的缺点便是他尚未与清兵交过手,缺乏过往的战绩。 而赵无忌就完全不同,赵无忌已经在实战中多次战胜清兵,证明了自己清兵克星的身份,这样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为稳妥计,或许赵无忌才是最好的选择。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