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天天打熬出来的。 汉族人不喜欢放牧,向往的是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以地为床,以天为被,还是交给蒙古人自己吧…… 盛庸收起了最后的手指,肃然道:“留着朵颜卫与福余卫,最大的考虑是我们需要在鞑靼与大宁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区域。鞑靼想要图谋大宁与辽东,就必须先收拾掉朵颜与福余。现在将他们灭了,谁来帮我们直接抵挡鞑靼?” 明军不可能像鞑靼等人一样,一大批骑兵长期驻扎在草原上,吃也吃不惯,睡也睡不好,万一有人偷营劫寨,估计就彻底完蛋了。 留着脱鲁忽察儿的命,只是因为他们还有利用价值。 何况现在朵颜卫已经彻底得罪了鞑靼与瓦剌,不倒向大明能倒向哪里? 和允中听闻之后连连点头,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决定放走脱鲁忽察儿,那为何又让哈儿与天力度跟着朱鉴向西,而不是向东,放他们回去?” 盛庸嘴角微动,目光中闪烁过一抹杀机,道:“这不是想着,朵颜卫与鞑靼的仇恨还不够深,我们需要帮他们一把……” 和允中打了个哆嗦,这个帮忙可就有点要人命了。 哈什哈跑了,朵颜卫回去了,鞑靼消停了,似乎一切都应该落幕了。但事实上,一场混乱,总需要一个句号来收尾,而准备写上句号的人,已经来了…… 大明京师。 朱允炆已经几夜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了,大宁、大同的军情不同送入京师,很多时候又是半夜抵达,因为是加急军情,不允许拖延,哪怕是半夜三更,也必须起来看文书。 为了不连累马恩慧等人,朱允炆干脆就住在了武英殿,这才躺下没多久,安全局的奏报就递送过来。 文书有三份,皆来自山西大同。 朱允炆审视着文书,拿出了第一份文书。 武定侯郭英奏报,瓦剌马哈木已率部出现于大同以北三百里处,随时可能进攻大同,同时为了宽慰朱允炆,还特意强调了下城中军士士气高涨,新兵之策极得到人心,并保证坚守城池,誓死不退。 对于大同城防朱允炆十分自信,郭英热血澎湃的用语,在朱允炆看来就是政治秀场,先渲染敌人的强大,再喊几嗓子与城池共存亡,最后敌人退走,回头一笑:皇上,赏赐呢。 郭英的文书放在一旁,拿起了第二份文书,这是一份多人署名文书,即有郭英的名字,还有大同安全局千户顾云的名字,最后还加上了杨溥。 虽然署名权给了三个人,但看内容,主笔人怕只要杨溥一个。 杨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主动与马哈木接触,挑唆其与哈什哈的关系,以谋求瓦剌内部出现分裂,继而削弱整个瓦剌的势力。 而对于杨溥提出的大胆计划,郭英点了头,顾云也没意见,文书中都写得清清楚楚,可唯一让朱允炆郁闷的是,这三个人捏咕在一起阴谋了半天,竟然把胡濙给出卖了…… 因为他们选择的计划执行人,正是胡濙。 郭英不能去和马哈木联系,万一被人弹劾通敌,十八个脑袋也不够砍的。顾云也不愿意去,城中需要自己盯着,以保证安全。 杨溥一摊手,我是出主意的人,你们见过谁出主意谁上的吗? 思来想去,他们就选中了胡濙。 朱允炆有些担忧,要知道这份文书的落款日期是七日之前,胡濙肯定被这群人忽悠出去了,马哈木可是一个大胆至极的野心家,万一把胡濙咔嚓了,自己损失可就大了。 担忧也没用,收到的文书,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就是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想传个消息回去,怕也无济于事了。 朱允炆只能祈祷胡濙不倒在这一次的秘密外交上…… 拿起第三份文书,朱允炆微微一愣,这并不是什么紧急军情,而是一份大同都司与山西都司的联合调查报告。 这件事的起因在去年,刘长阁战死的兄弟妻女被赶出卫所,流离失所之下,李小舞被迫卖身于商人,进入京师卖艺。刘长阁以同意晋商出关三次的条件,换取了李小舞的自由身。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