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出来,那时候哪里还有老朱什么事…… 用神灵对迷信,好使。 雷峰塔的问题,迎刃而解。 杭州知府虞谦虽没有大才,但治理杭州还算过得去,至少没有听闻民怨,从这一点来看,杭州官治比苏州要好一些。 朱允炆安排孙栋采买一些货物,既然要回宁妃的本家,总不能空着手去。至下午时,租买了二十四辆马车,一行人前往灵隐寺外的村落。 宁妃拉开帘子看着路边的风景,满心的欢喜与幸福。 一别多年,第一次归家,父母都还好吧? 弟弟,妹妹都还好吧? 宁妃有些紧张,看了一眼翻看文书的朱允炆,便安心下来。 朱允炆看着不久之前递送来的情报,见并无重点,只是百官动态与水师调动,便收了起来,对“近乡情更怯”的宁妃说道:“若我没记错的话,国丈韩秉忠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韩成才,次子韩成志。这些年来他们一直留在杭州,倒委屈了他们。 宁妃伸手帮朱允炆整理了下衣襟,温和地说道:“留在杭州才是他们的福分,若去了京师,贪恋荣华富贵,卷入权贵纷争,才是麻烦事。想来成才应及冠了,倒是成志,怕还在读书,还有最小的妹妹夏雨,我入京时她还很小……” 朱允炆欣慰至极,眼前的宁妃素来清高,倒也是一个聪慧之人。 大明不允许有外戚专政。 朱允炆之所以能坐上皇位,其中一个考量因素就是,朱允炆的娘家没什么人。而朱允熥的娘家,那人可就强横太多了,外祖父常遇春,舅祖父蓝玉…… 当然,常遇春死得早,蓝玉也被收拾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是坚决不允许存在外戚干政这种事的。 哪怕是皇后马恩慧,在这件事上也极是谨慎,除了父亲-马全在光禄寺掌个勺之外,一家人基本上都不当官,怕的就是惹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宁妃自然也不愿意自家人走入官场。 韩家所在的村落名为王官屯。 踩着夕阳,一行人进入了王官屯,原本宁静的村落突然之间热闹起来。 平日里,王官屯极少有外人来,更不要说像今日有二十几辆马车前来,尤其是一些马车上,还散发着糕点的香甜气息。 韩秉忠虽有一个杭州经历的官身,但只不过是个虚职,闲来无事,便在王官屯打造了一家乡里学堂,起名为“明伦学堂”,教导下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一日已结束了课业,韩秉忠走出课堂,看到窗外站着的,只有八岁的韩夏雨,不由有些心疼,走过去弯腰道:“为父说过很多次了,你若来听课可以进入教室。” “不要,母亲说,我已经七岁了,要注意男女大防,不同席,不共食。” 韩夏雨倔强地坚持道。 韩秉忠叹了一口气,女儿哪里七岁了,明明只有六岁单十个月,至于如此急匆匆立规矩? 听说京师有一座小学堂,人家七八岁,九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也没听说哪个官员用“男女之大防”撼动过京师小学堂的。 “走,我们回家。” 韩秉忠无奈。 京师小学堂的背后是皇后,是皇后为了可怜灾民,帮助灾民照顾下孩子而已,官员自然挑不出什么毛病,可若是地方上也如此乱来,那肯定会惹来弹劾。 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官员,但总归要为宫里的女儿考虑考虑,不能给她添麻烦。若是有人拿捏自己,借此攻击后宫,岂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