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事,真需要钱,仍然可以贷款。 蓝凤把这想法一说,谢丞忆和蓝小哥哥都赞成。 “咱们当初是挂靠的,如果我买地皮盖房子会不会麻烦。”蓝凤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蓝色记忆不怕,反正房子写的是她的和小哥哥的名字,最后撕破脸不过是她们换个名字重新开业。 可盖房子拿地皮可不一样。 谢丞忆寻思了下,“我去问问,如果不保险就再等等。环境越来越宽松了,听说上面也在研究政策。总不能让一些店铺不明不白的开着。” 这样收不到税,最后损害的还是国家利益。 蓝凤也觉得心急了,还是等85年再说,省着麻烦。 开业三天一切顺利,蓝凤也放了一半的心。 老师又催她投稿了,谢丞忆也总用幽怨得眼神看着她。 诶呀妈啊,脑壳疼! 都是催债鬼! 先把投稿写了,还是环保文章。 文章开头列举了个事例。 早在18世纪伦敦就开始逐渐雾气弥漫,到了19世纪初之后更是开始带有致病性。到了1952年底,又一场大雾中的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等症状,短短几天时间就造成英国4000人突然离世,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1万2千多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这件事蓝凤曾经在杂志上看过,具体的数据是在京大图书馆查的。 京大图书馆不愧是北京第二大图书馆,最大的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 从78年开始,图书馆的藏书就日益丰富,增加了很多外文书籍或是翻译书籍。 华国不在固步自封,也在抬眼看世界。 人们都是受了伤害才记得教训,这场史无前例的空气大灾后,伦敦人终于开始着手治理,1956年,英国还颁布了《清洁空气答案》成为世界上第一部 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现在伦敦虽然仍叫做雾都,但是空气清新,治理效果显著。 但是!…… 蓝凤开始转折,也到了文章的重要部分。 伦敦治理花费了二十多年治理环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我们算笔账的话,政府用来治理环境的钱大大多余当年他污染环境创造的利润。 只不过当年的伦敦政府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 接着蓝凤开始拍马屁了。 华国人注重历史,早就有以史为鉴的成语。 国人读史,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希望能够不重蹈覆辙。 现在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给我们提了个醒,经济发展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要不然多年以后,子孙后代还要多花钱去修复,得不偿失。 蓝凤写完,有些怅然若失,她只敢写成这样了。 希望这个边鼓能有人听到。 第142章 买衣服 蓝凤一鼓作气将文章写完, 又检查了两遍, 老有没有语句通讯的, 有没有错别字。 然后找出信封,因为常给家里写信,是不缺信封邮票的。 蓝凤这次不准备走谢丞忆的内线了, 也不准备往北京晚报投稿。 换一家。 比如《北京科技报》、《北京生活报》之类的。 都说做生不如做熟,但她不知道她这篇文章会不会踩雷。 虽然她已经很谨慎了。 因为不确定所以也不想连累其他人。 她反正毕业之后就干有钱途的个体的。 又不在体质内混。 但是谢丞忆可是立志混体质的,所以这事还是不让他沾边了。 不过也许她小题大做了, 现在的报纸挺大胆的,蓝凤看过谢丞忆拿来的内参, 上面还有批评“官倒”的呢。 她看了都要为这位作者捏一把汗, 真敢说大实话啊。 蓝凤抽空把信邮了, 能不能选上她就不管了,老师再问她也有说法了。 她准备找招娣、来娣堂姐买几身衣服,她、小哥哥和谢丞忆的。 她不是答应要去谢家见家长么, 当然要买身新衣服了。 蓝小哥哥和谢丞忆都是借她的光。 蓝凤星期日一大早就骑车去了二店。 开学之后, 招娣、来娣堂姐虽然还在学校宿舍居住, 但是东西并没有搬走,也算是她们的小仓库了。 为了这个, 招娣堂姐特意过来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