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接下来才好与他们谈。” “谈什么?如何谈?”副使问道。 赞悉若叹了口气,道:“大唐借着刺杀案,已掌握了主动权,吐蕃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了。” 副使不甘地道:“吐蕃国内是不是也该给咱们一个交代?” 赞悉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当然要给交代,但不是现在,先把大唐的事解决再说。” ………… 赞悉若连夜写了奏疏,上表陈情,奏疏中除了表达对李郡公的惋惜悲痛之情,更大的篇幅是解释自辩。 总之就是,刺杀案与吐蕃使团毫无关系,冤有头债有主,还请大唐天子明察秋毫,勿枉勿纵。 可惜的是,赞悉若的奏疏递进太极宫后,却如石沉大海,毫无动静,李治更是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把吐蕃使团晾在馆驿内,赞悉若在奏疏里提出觐见天子的要求,也被李治故意忽略了。 而长安朝堂上,更大的风暴已开始酝酿。 李治召见苏定方后,君臣在宫里不知商议了什么。 第二天朝会,苏定方却突然上疏,言辞激烈地请求天子整顿兵马粮草军械,征伐吐蕃。 征讨的理由很正当很合理,吐蕃国心怀不轨,刺杀大唐功臣,对大唐来说,这是非常恶劣的挑衅,大唐痛失国器,焉能不伐? 苏定方的上疏,在朝堂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至于吧?因为一位功臣被刺,就要举国征伐吐蕃? 海东那边还没平呢,大唐如何经得起西面再次开战? 兵员呢?粮草呢?军械呢?领军的将帅呢? 苏定方的奏疏顿时引起了朝堂文臣们的普遍反对。 帝王怒而兴师,不智之举必将引发不吉的后果,朝会金殿上一片怒骂驳斥之声,苏定方却站在朝班中老神在在,阖目养神,对文臣们的口诛笔伐视而不见。 右相许敬宗这时跳了出来,没错,又到了关键时刻,作为天子的金牌心腹,许敬宗当然知道自己的屁股该往哪头坐。 别的朝臣不清楚内幕,但李治不会瞒许敬宗,他需要许敬宗为自己代言。 所以许敬宗很清楚整件事其实就是一场戏,既然是做戏,怎能少得了他这位黄金配角的参演? 于是许敬宗果断配合苏定方,站在金殿上摆事实讲道理。 他昂首挺胸旗帜鲜明地支持苏定方,并且告诉群臣,大唐征伐吐蕃,李郡公被刺不过是导火线,并非主因。 真正的主因是,海东即平,大唐周边的邻国里,唯一剩下的强敌只有吐蕃了。 若是吐蕃被灭,大唐文治武功将达到华夏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盛况,殿内诸位文臣武将也将在青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对大唐来说,灭吐蕃已是最后一哆嗦了,诸位确定不试一试? 至于兵员粮草等问题,只要决定去做了,那些都是小问题,作为大唐右相,许敬宗担保能充分调拨大唐各州粮仓,一两年内支应一场大战问题不大。 一通天花乱坠般的说法,殿内群臣渐渐沉默。 许多人居然开始觉得这老货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最后一哆嗦了,干还是不干?李郡公被刺,对大唐来说是绝佳的开战理由,错过这一次,下次大唐再想对吐蕃动刀兵,借口怕是不好找了。 (本章完)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