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肃此时心中也不平静,恨不得立即将这纺车试做出来,但他还是压住起伏的心绪道:“嘉安郡主还说了些什么?” 孟长淑道:“良辰说,赵州养蚕的百姓也多,他们做这纺车也要在赵州用处,良辰给我写信的时候,他们也才开始试着用新纺车。” 越州有许多丝织作坊,擅长织锦的女眷很多。 孟肃心中一动:“赵州有蚕丝,我们的蚕丝若是不够,将来也可以从赵州买来。” 孟肃说着看向女儿:“这算不算投桃报李?” 孟长淑勉强点了点头:“良辰这大纺车也帮赵州省出了人手,自然也就有更多人能去用织机,做出更多的织锦,再说有这样的纺车,还愁赵州的丝线不好吗?父亲硬要说……投桃报李,勉强算吧!” “不过父亲要早些下手,好丝线旁人也想要。” 孟肃伸手摸了摸女儿头顶:“到时候我再想别的法子帮忙。” 孟肃出去寻人商议纺车,孟长淑则到自己屋中给谢良辰回信。 微风吹来,一阵阵花香入鼻,孟肃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女儿说的没错,宋羡和嘉安郡主都是心胸宽广之人,否则不会将纺车图给他们。 那么海上的情形,他是否也该与宋羡开诚布公?宋羡一心为民,而打开海上贸易,于民是一桩好事。 不过这样的话,就难免要牵扯出一些人。 几步路,让孟肃拿定了主意,不如就试一试,或许这次就能将海上的积弊解决。 不过到底要与宋羡如何联手呢? 趁着这次做纺车,向赵州买丝线,或许能够与宋羡见上一面,这样一来就算旁人问起,他们也有借口遮掩,不至于打草惊蛇。 第四百三十一章 果然 京城。 皇帝看着手中的文书,旁边站着中书令谢长绅。 宋羡回到八州已经半年有余,八州之地的消息不停地送入京里,中书省才整理妥当,送到皇上面前。 “谢相可看出什么端倪?”皇帝道。 谢长绅躬身道:“如果照交上来的文书核算,今年八州赋税可上缴八成以上,比宋节度使和杜节度使年初向朝廷应承的五成要多不少。” 宋羡回到八州之后,着手榷场事宜,这期间已经与辽人有了五次货物往来,除了毛皮之外,还有羔羊,甚至买到了种马。 衙署出面将羊毛赊给百姓做出线穗,线穗卖出之后,八州之地的百姓有了银钱开始买米粮。 紧接着就是春耕,几个州耕种的农田和山上种的药材数目都不少,春耕结束,代州、忻州开了四处纸坊,其余州也在陆续建纸坊。 眼下北方的粉蜡纸在大齐已然有一席之地。 这样算一算,若是今年风调雨顺,八州收的农物,足够上缴八成赋税。要知道朝廷才拿回八州之地时,户部算过一笔账,八州三年之内恐怕无法上缴赋税,而且朝廷还要进行赈济。 皇帝道:“这些你们都仔细查问过了?属实?” 谢长绅道:“属实,京中去的官员事无巨细记得清清楚楚,户部的人也前去核算过了,宋节度使让衙署报上来的数目也与此相符。” 也就是说,宋羡没有隐瞒实情。 皇帝目光闪烁:“除了这些,宋羡没有做别的吗?” 谢长绅道:“微臣收到不少来自八州的密信,这些密信之中大多都是称赞宋节度使,宋节度使眼下做的事,都是让八州百姓能吃饱饭。” 听到这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