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分卷(95)


    爷爷圆满的家庭妻离子亡,又是孤身一人,住在阴暗狭窄的瓦房。

    继而遇见樊成云,收下宁雪絮,住进了樊林。

    最后,爷爷悄悄收养了钟应。

    他是宁家远房亲戚的孩子。

    一场灾难,钟家只剩下了钟应这个托管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爷爷并未在信中说,他原本的名字。

    但是,爷爷说:当我见到你的姓氏是钟,我便知道了这是冥冥之中的命运。

    小应,我将你取名为钟应,是终于回应了故人们呼声、终于奏响的五音十二律应钟。

    人世纷乱,勿失勿忘,若我走了,他们便只有你了。

    钟应回忆起爷爷的语气,终是泪如雨下。

    他知道他们是谁,也知道他们早已经死去。

    可是,在这纷乱繁杂的万千世界,始终有人惦记着他们的魂魄是否安宁,惦记着他们的乐器能否归乡。

    钟应懂得爷爷的一切固执。

    他不仅将宁明志的过错,当成了宁家的罪孽,想要努力去弥补。

    更是将遗音雅社的故人,当做了至亲挚友,要活着为他们完成无法实现的遗愿。

    钟应不可能责怪爷爷将如此重任,交托给了当年年仅八岁的他。

    因为他记得自己谱写《华歌》的初衷,为的正是这片土地之上,这片天空之下,经久不息的亡魂。

    那是他从小在汉乐府诗篇读到的不屈,更是爷爷一点一点讲述的遗音雅社。

    宽阔广博的华夏大地,诞生过无数有名无名的英雄。

    他们以刀剑卫山河,以鲜血铸长城。

    哪怕膝盖弯折倒下,至死都挺立着铮铮脊梁。

    八岁谱曲,九岁登台,钟应弹奏的是爷爷转述的永不屈服。

    如今十年过去,钟应再弹,仍是同样的坚毅,却带着更深沉的歌咏。

    钟应收起厚厚一叠信件,擦干了眼泪。

    他能为爷爷做的,就是让遗音雅社的曲谱重现于世,告慰逝去多年的故人。

    一场重奏遗音雅社谱写的《千年乐府》的音乐会,并未公开售票宣传,依然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因为这场音乐会,将在清泠湖学院举办,由诸多民乐、西洋乐音乐大家演奏,同时邀请了无数名声在外的音乐家聆听。

    年轻的学生们充满好奇,经常在紧闭的礼堂外徘徊。

    那些悄悄录下来的视频、悄悄拍下来的照片,不断的流传在网上,勾起了更多人的好奇与震惊。

    他们没有听过劣质手机收音之后,还能如此震撼的乐曲。

    他们没有见过十根弦的古琴与十三根弦的筑琴,更不用说那一套摆放在舞台上,色泽厚重的编钟。

    于是,一场尚未举办的音乐会,因为他们独特的乐器引发了轩然大波。

    清泠湖博物馆最新举办的遗音雅社专题,成为了不少人喟叹这场音乐会的源头。

    一间收藏着唐代乐器、研究汉乐府的乐社。

    四位面对侵略者不肯屈服,义演募捐还遭到背叛的音乐家。

    一段传奇的经历,五件历经艰难终于归国的流失古乐器,足够网络上善良的陌生人,眼眶通红,热泪盈眶。

    无数人只知道文物归国,却不知道这文物流失背后的辛酸与寻回它们的不易。

    现在,他们知道了。

    知道了历史尘埃掩盖背后,一群品格高洁的音乐家,一群坚定执着的寻找者,还有无耻卑鄙的侵略者与汉奸。

    也知道了,这场音乐会将由《挽柩歌》作为开场。

    议论的人不计其数,但为这首送葬曲解释的人也数不胜数。

    一曲《挽柩歌》,追思的是抗战牺牲的保卫者、遗音雅社逝去的故人,还有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盘旋不去的灵魂。

    外界纷纷扰扰,夸赞质疑,并不会影响音乐家们登台的步伐。

    当清泠湖学院礼堂灯光黯淡,樊成云就坐在观众席,远远眺望着自己看着长大的徒弟。

    年轻人的冲动稚嫩,隐藏在温柔俊朗的外貌之下。

    不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大约满腹仇恨、怨天怨地,还不会好好弹琴。

    樊成云这样想着,视线落在了旁边的空座。

    那儿端正摆放着一张彩色遗像,林望归温柔平静的眉眼,微微笑着凝视着舞台。

    樊成云看他这样,不禁想起他和林望归说的第一句话

    你们姓宁的没一个好东西!

    他心胸狭隘,将宁明志的过错迁怒到林望归身上。

    然M.NANcHAnG791.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