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儿子,朕教的嘛!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崇祯看向了一旁的朱慈烺,笑道:“烺儿,你想要什么奖赏?” 封赏其他人容易,封赏朱慈烺这个太子,其实不太好封。 给金银珠宝吧,感觉配不上朱慈烺的功劳。 加官进爵也不好办,朱慈烺已经是太子,大明下一任的皇帝,还能封什么官,进什么爵? 所以崇祯打算问一问朱慈烺的意见。 朱慈烺想了想,很干脆的说道:“儿臣其实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父皇随意看着封赏就是了。” 崇祯:“……” 也没听说过烺儿喜欢踢蹴鞠啊,这踢皮球的本事还挺强的是怎么回事。 崇祯想了想,道:“这样吧,就封你为亲军都指挥使,协助英国公和襄城伯处理兵事。另外,从今往后,你可以参加廷议,有议事的资格!” 众人听完这个封赏,都吃了一惊。 所谓的亲军都指挥使,就是羽林前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等总计二十六卫部队的总指挥,简单的说就是掌管皇宫所有卫戍部队的最高将领。 从今往后,皇宫里面所有的兵马,朱慈烺说了算! 仅仅是这样,那其实也还不算什么,真正关键的,还是后面这个能参与廷议,并且有议事的资格。 廷议是什么呢? 通常来说,大明的决策团队有三种人。第一个当然就是皇帝,第二个是代表文官阶级的内阁,第三个是皇帝用来制衡内阁的内朝太监(通常特指司礼监几位大太监)。 每当大明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商议的时候,皇帝就会召集司礼监大太监们和内阁大学士们开一个会,这就是“廷议”。 像某些电视剧和小说之中上演的什么文武百官齐聚,大家一顿乱吵乱嚷最终得出结果的情形,都是扯淡。 几千年华夏王朝的演化就是一步步的集权,集权的意思就是把权力集中,这文武百官几百号人都能参与进国家大事之中来,这还叫权力集中吗?那是西方式的议会。 从汉唐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皇帝和少数核心重臣的廷议(有些朝代叫法不同)都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唯一方式。 朱慈烺作为太子,原本是没有资格参与到廷议之中的,即便是有时候崇祯特地让朱慈烺参加,他也只有旁听的权力,没有开口商议的权力。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慈烺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到廷议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换句话说,朱慈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能够决定大明帝国命运的那十几个人中的一个,他的地位如今就相当于是一名内阁大学士,是不折不扣的大明重臣。 历数古往今来,朱慈烺的现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位皇帝没有登基之前的样子,那个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但朱慈烺更比李世民有优势,因为李世民不是太子,但朱慈烺是! 所有人目光都注视着朱慈烺,心中满满的都是羡慕。 这般手握实权的太子,简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啊。 要知道,他才仅仅十五岁。 或许,这就是天才吧。 羡慕归羡慕,但在场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表达反对。 因为他们心中都清楚,这一次的封赏,朱慈烺实至名归!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