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特么是个套啊! 赵云?这事儿都闹到现在这个地步了,谁还在乎他赵云是死是活啊! 反正结果吧,就是建安大典正式成为朝野上下一致认定的唯一圣贤书,公羊派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所谓的那些党人、名士,至少在朝廷的控制区域内被一扫而空,朝廷也正式的再一次开启了党锢之祸。基层管理被绝对忠诚于天子的禁卫和宿卫换血,也再没有人提赵云的事儿了。 嗯,也不是没人提,现在大家都在说赵云杀华歆杀得对,杀得好了。 名士么,党人么,这种人就该特么的杀,举国的思潮已经有点极端化了,反正现在在大汉的统治区域内,忠诚如果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这种极端化思潮肯定是不好的,整的跟“不可描述的十年”似的,但是毕竟这是乱世么,大战在即,至少民心可用了。 顺便再在民间掀起一波对天子的个人崇拜。 对朝廷的恶劣影响自然也是有的,比如同样是被孙策给打败,却跑回朝廷,勉强称得上是忠义之士的前会稽太守,现任的谏议大夫王朗,就干脆臭不要脸的直接上表,历数了他的邻居华歆在任豫章太守时的十大罪状,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郑而重之的与他划清了界限。 顺便,王朗还表示,最近在黄河流域天降暴雨引发了一定规模的水灾,此乃上天示警,应该罢黜太尉。 汉朝时讲究天人感应,一旦发生灾祸,就是天子的责任,然而天子又不可能被罢免,所以受影响的自然就是三公了,其中太尉管天,司徒管人,司空管地,朝廷前些年就是因为地震频发,司空才成为了高危职业。 刘协最烦这一套说辞了,杨彪这个太尉也是有实权的录尚书事,朝廷当然不可能因为这种莫须有的原因来罢免他,于是,作为当代大儒的王朗就卸下了参大司马府军事的头衔,以及手中一切职权,专心帮着孔融修建安大典去了,顺便在太学里教教书,育育人。 然而刘协有点迟钝没反应过来这其中的政治信号,毕竟王朗么,皓首老贼的名场面太深入人心了,一个能被诸葛亮骂死的人他自然也不认为他有什么本事,但是实际上,王朗可是弘农杨氏的门生,而且已经是杨氏门生故吏中足以扛旗的人物了。 弘农杨氏的门生以天灾为名怼杨彪,其怼的这个行为本身其实远比怼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说到底,杨彪之所以能成为朝廷三大巨头之一,实权录尚书事,所倚仗的不就是他四世三公的门楣么,这一波先禅让后党锢的风潮之中,颍川士族代表荀彧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而弘农杨氏的杨彪却是不可避免的被削弱了,这一进一退之间,朝中的政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当然,相比于同样四世三公,天下两大门阀中的另外一个汝南袁氏来说,有杨彪照应的弘农杨氏,至少分裂出来的南阳杨氏没伤根基,其实也算非常幸运了。 暂且不提事实上在这场风波中正处于风暴中心,现在却诡异的陷入平静的汝南袁氏老巢,袁绍本人那边就比较相当凄惨了,原本他称王称帝,其实都可以走的更流畅一些的,原本的计划也没打算称王,而是直接捡袁术那个仲家的帝号来着。 现在好了,因为走的太急,步子迈得有点大了,蛋糕都还没来得及分好,他成了赵王了,手底下一票握有实权的太守和将军都还是汉臣,怎么看都是后患无穷。 郁闷的他几乎要吐血。 这还不算,中原一代的那些没死的名士们,一股脑的全都跑河北来投奔他了,你说用吧,袁绍对底层的掌控力可是远远比不得刘协的,刘协敢把自己地盘的底层官吏全员换血,借袁绍八个胆子袁绍也不敢这么干。 无奈之下,他那本来就已经臃肿不堪的幕僚班子这下就变得更臃肿了。 以前他的幕僚班子只有以田丰为首的冀州派和以荀諶为首的颍川派,现在,南阳人那头来了一堆的名士,以许攸为首的南阳派也抬头了,又加上了一个以陈珪为首的徐州派。 都是名士,都得对人家客客气气的,否则自己的人设就崩了。 反正他袁绍现在武将是不是如云不知道,谋士肯定是如雨了,而且还是特大暴雨,千年不遇的那种。 况且这从里都被他视作亲信根基的颍川幕僚……还能用么?他还敢用么? 军事上,他么的他现在肯定是阻止不了朝廷秋收了,而他他还一点战争准备都没做,这要是打大仗的话,搞不好等他率领大军度过大河的时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