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17节


    听到两边鸡同鸭讲,石磊随口翻译:“他说他要真丝衬衫。”他又朝德国人嘀咕了两句,然后再度翻译对方的回答,“嗯,男女各二十万件。”

    说完话之后,石磊就往屋里跑,嘴里叨叨着:“有吃的吗?饿死我了。”

    因为被偷怕了,这家伙根本不敢带钱出门。在外面看到人家卖小吃,香的要命却没钱买,简直大写的悲催。

    可惜他没能坐下来安心吃刚炸好的油饼,因为卢振军叼住了他的胳膊:“你小子会德语?”

    石磊满脸懵逼:“怎么了?”

    周秋萍也奇怪:“你怎么会德语?你不是德语系的学生啊。我记得你好像还会日语来着吧。”

    石磊略有些小得意:“区区不才,略懂一点。”

    人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点,像他,学语言就比别人快不少。其实他的德语水平比日语更高,看德国原版电影不用字幕,还能直接看原文书。

    “德语不难的,跟英语属于一个体系。德国人基本上都会说英语。他就是地方口音重点,其实还行。”

    卢振军直接推他出去:“去去去,问问清楚,他的真丝衬衫都有什么要求?对了,他又是怎么找到我们的?”

    这个问题倒简单。

    在历史上,匈牙利和德国的关系就不错,奥匈帝国嘛。两次世界大战,匈牙利都站德国,很多匈牙利人都会讲德语。就是眼下,在匈牙利的外商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操的是德语。

    两国人经常互相到彼此国家旅游,目前是没到夏天的旅游季,不然大街上到处可见德国人。这些德国人一边度假一边还不忘做生意。

    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德国客商就是来匈牙利参加朋友聚会时,偶然听说布达佩斯有中国人做生意了,规模还不小。

    他就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找了过来,看能不能做成生意。这人没带翻译,是因为他默认都到匈牙利做生意了,对方不会德语起码也会英语,肯定没问题。

    卢振军一下子就忘掉了盖房子的事,催着石磊帮忙问:“问他,啥时候交货?”

    石磊快委屈死了,他还没吃饭呢,却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地当翻译:“如果能供应的话,先给他看样品,没问题的话吗,一周内在布达佩斯的贸易中心签合同,一个月交货。结款方式fob,呃,这啥意思?”

    朱莉也不知道,这大概是贸易用语了。

    德国商人解释了半天,但专业名词过多的情况让石磊也不敢打包票。

    最后还是周秋萍跑到屋里打电话回国给曹敏莉,询问对方fob定义。

    “就是离岸价,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后,卖方就完成交货了。买方从这个阶段开始承担一切风险,后面办理货物出口也是买方的事。”

    周秋萍转回头跟卢振军重复了一遍,才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打扰了曹敏莉休息,虽然她也搞不清楚匈牙利和中国究竟时差几小时。

    曹敏莉笑道:“没事,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你要留在匈牙利做外贸生意了?”

    别说,周秋萍还真有点心动。但她不能跟小猴子下山一样,见到什么都动手。她毅然决然:“不是我,是卢总。”

    待她挂了电话,德国商人又开始打退堂鼓。一个fob让他严重怀疑面前这些人到底是不是一家专业公司,会不会就是草台班子。

    哪有专业贸易公司不知道什么是fob的?

    石磊翻译完了对方的话,周秋萍不假思索:“我们当然ok,我们刚才只是打电话确认下到底有没有货,最近要货的太多,我们得抢先跟总公司确定下。不然四十万件的真丝衬衫到位不了,不是耽误您的事儿吗。我们讲诚信,不能随便坑人。”

    周秋萍挺想问问对方到底是东德还是西德的,但她又搞不清楚柏林墙到底有没有推翻,索性不露怯了。反正后续谈买卖还得摸对方的底,再说进一步的事。

    德国商人将信将疑地走了,卢振军也不留。上赶着不是买卖,他还真不差这笔生意救命。况且头一回跟德国人打交道又是头一桩正儿八经的外贸生意,都fob 了,他不能不慎重。

    这个慎重的具体表现就是——他扭过头,重重地拍了下石磊的肩膀,当场定论:“你,继续好好学德语,嗯,叫商务德语还是贸易来着。就是这个意识,我给你办永久居留权,以后你就在我公司当翻译。”

    周秋萍目瞪口呆,这生意能不能成还两说,人居然先折进去一个了。

    作者有话说:

    1990年第3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里有篇文章《苏联东欧流行“走私观光”》介绍了当时在苏联和东欧走私问题M.nAnChanG791.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八零年代女首富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