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台里也没干什么,连主持人都是她自己上,节目占用的资源少的可怜。台里还动不动就有福利,一些在电视上出现的产品,就当成礼品送给台里了,省了工会好多开销。 负责广告业务的副台长有点迟疑:“要不,这价格往下面压一压。咱们搞这个不仅要讲经济,还要讲政治。主要是为了遏制住返本销售这股歪风邪气。” 现在市里和省里都开了会,认为不该提倡返本销售。虽然不能强行制止,但也绝对不鼓励,要克制。尽可能采取更多的销售经营模式,来走出目前的困局。 除了报名参加以物易物的贸易会之外,省里还特地点名夸奖了他们电视台,认为他们搞的电视销售模式很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减轻了产品积压造成的不良后果,应该进一步发展。 既然上级都肯定鼓励,那他们电视台更加应该尽心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地方搞招商引资,还会想方设法给优惠政策甚至减免税收呢。他们这个,已经算是白挣钱了,那是不是应该少挣点? 然而钱这东西,谁会嫌多呢?电视台也有各项开销。 《江畔人家》反响好,电视剧部的就想再接再厉,继续拍一部反映民生,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好更上一层楼。这个要钱。 其他部门也一样,想发展,想壮大,就得有钞票。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打了个折扣。也别按每期节目算了,直接一个月8万吧,好歹也固定下来做节目。 通知到周秋萍的时候,她没二话,直接同意了。 周高氏听说之后,直接捂胸口:“乖乖,8万块钱,这还是要有500万啊。这钱也太多了。” 周秋萍笑道:“那是因为一招鲜。后面开这种节目的电视台多了,观众和顾客自然也被分走了。再说我能挣多久还难说呢,说不定下个月电视台就另外找个主持人,直接请我走人了。” 这时代主流媒体就是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根本不存在你带领自己的电视销售团队跳槽去另一家单位这种事。因为大家都是公家的人,没挖角一说。 周高氏拍女儿的肩膀:“那你也知足吧,又没干啥,还挣那么多钱。” 说实在,电视直播到现在,她挣的钱虽然比不上依靠供销社卖彩电的收入。但真轻松啊,就站在演播厅,动动嘴巴动动手,哪里比得上大热天顶着大太阳,一家家地跑供销社,又费尽心思搞国库券搞二手销售辛苦。 所以,越是轻松来的钱越是要小心。能挣一笔是一笔,后面挣不到的,也别强求。 反正这么多钱,已经到她们开开心心数半天了。 第248章 怎么,想找茬?(捉虫) 周秋萍去电视台签完合同, 又去火车站发货。这次她包了8节车皮,就为了把东西顺利运到老板手上,然后再转一道手, 卖去国外。 程厂长颇为贪心:“咱要是自己能做这事儿就好了, 省心多了。” 周秋萍扑哧笑出声,打断了他的痴心妄想:“怎么可能?人家靠这过日子的。” 对商人来讲, 人脉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就好像老白不可能把自己的客户直接介绍给她, 她也不会将老白这条线给厂商。 估计老白也懒得跟厂商打交道,来来回回地跑,那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够他多做几趟生意了。况且,从她手上发货,就相当于她做了一次质量背书。而因为程厂长的存在,这些厂的一把手除非打算为了点蝇头小利就彻底撕破脸, 否则必须得把质量最好的商品拿出来, 最起码的, 不是用次等品糊弄。 这些,本来是理所当然。但在这个法制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代, 很多事情想完成, 依靠的不是法,而是人。甚至更具体点儿讲,就是靠人和人之间的交情。 周秋萍真心实意地感谢程厂长:“多亏了您, 不然这事儿成不了。” 程厂长摆手:“应该是我谢谢你,我给你找的事儿, 白给你添这多麻烦。” 他还真是服了这位女同志。当初他是舔着老脸, 转移上级领导和同行给他的压力。没想到人家就跟报纸上说的那样, 化压力为动力, 愣是给找出条路来了。 他心里有数,这一趟他没收提成,但转手卖出去肯定得加价。可他一点儿都不嫉妒,也不想伸手雁过拔毛。因为做贸易就是这样啊,低买高卖,利润大的时候吓死人,利润低的时候亏了本,都是常态。 况且这单生意成了,他也不是没好处。 到了他的级别,人际关系就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向周秋萍这样能干的人卖他面子,也是他有能耐的体现。人家单位得到了他的雪中送炭,就得承他的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