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得是父皇。”之后李治又单独到太史局贺了她一回,与她道:“原本我想着是等十八年的元日大朝百官朝见时,与父皇进言,让姜太史丞一并参新岁大朝——有了这个开端,再筹划上朝的事儿。” 但皇帝一开口,便不需要什么循序渐进了,直接飞跃。 李治举了举茶盏为贺:“姜卿,下月朔日朝会见。” 且说皇帝让姜沃从下月朔日,也就是下月初一日开始上朝,并不是什么一月之初开始的‘仪式感’,而是姜沃如今是六品太史丞,只能上朔望朝,即一月只需要上初一十五两日朝。 大唐的朝事分为几种,其中朔望两日,为大朝,不论文武官员,只要是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员,皆入朝。 还有一种便是常朝,得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朝参,向皇帝禀事。 因此,满打满算,姜沃一年只需要上二十四次早朝。 “其实,圣人刚登基的前些年,常朝是每日都有的。”李淳风与姜沃讲了许多上朝的注意事项。 贞观初,真是百废待兴,那时每日都有常朝,还都持续颇长。 倒是这几年,三省六部已经磨合数年,一切进入了正轨,政令简明。皇帝便发觉每日常朝,许多朝臣并无之前那么多要事、实事汇报,大约是为了不显得尸位素餐,总要开口回禀点什么,于是开始出现了些车轱辘的套话。 二凤皇帝其实不是个愿意一直坐在那儿上朝的人。见此苗头,直接叫停:没的说就不必说了。 直接把常朝改成了三日一次。 省的每日浪费彼此的时间。 那时候魏征还在,立刻盯上了皇帝:不肯每日视朝,莫不是奋斗了十年后累了,有了懒政享受的苗头? 为此还连上了好几封谏书。 不过二凤皇帝其人,对于谏言,是有选择性的从善如流。在很多事上,最终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于是到现在,常朝都是三日一上。除非有战事时,才会视情况加常朝。 * 七月初一清晨。 姜沃很早就起来了。 她刚换过官服,就见陶姑姑进门,亲手拎着一个食盒,打开来,里面是一盘白莹莹的糖年糕。 五块年糕,按照宫里的惯例,摆成了五福呈祥的样子。而年糕本身,则是按照模具做成了如意的样子。 陶姑姑给她夹了一块放在碟中,笑道:“吃吧,以后更是事事如意年年高。” 与陶姑姑和媚娘一起吃过年糕后,姜沃与姑姑告辞出门去。 陶枳见了她,感慨道:“我还记得你第一回 出门办差的样子呢。” 姜沃也记得。 那时她从陶姑姑手里接过写着宫律的竹椟,姑姑说:“完了差事,你就正经是咱们宫正司的七品女官了。” 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今日,她依旧如那第一回 出门前一样,站在宫正司的正堂里,对着一面等身铜镜,整理自己的衣冠,将身上的鱼袋鱼符检查一遍。 但不同的是,此时她旁边还有一个人。 媚娘递上笏板,笑道:“去上朝吧。” 姜沃从她手上接过笏板:“武姐姐,回见。” 会在朝上见的。 * 姜沃去太史局等师父李淳风,一起去上朝。 昨夜李淳风依旧在观星,就住在了宫里没走,早与姜沃说了,今日先到太史局,等他一并走。 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