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宗、陈孝宗告别父亲回来,跨过月亮门,就见老四坐在游廊,双手垫在脑后靠着柱子,眼睛闭着,不知在想什么。 陈孝宗咳了咳。 陈敬宗睁开眼睛,等两人走近了,他问:“吏部那边,你们准备怎么说?” 陈孝宗看眼兄长,道:“我与大哥商量好了,决定请吏部给我们安排陵州府的空缺,四弟你不一样,公主急着回京,你安心回去就是,二老这边有我们照顾,你无须牵挂。” 他们都理解四弟,换成他们娶了公主,也得以公主的喜好优先,除非家里没有其他兄弟奉养父母。 陈敬宗笑了下:“我原本也这么想,可公主说了,百善孝为先,要跟我留下来,等着跟二老一起回京。” 陈孝宗一脸错愕,公主看起来高高在上,竟然如此善解人意? 陈伯宗看眼四宜堂的方向,道:“公主如此贤淑,是我们陈家的福分。” 陈敬宗没告诉兄长,公主一心惦记着周郎呢! “你们现在就去写文书?”陈敬宗站了起来,明明年纪最小,才二十一岁,却比两个已为人父的哥哥都要高一些。 二人颔首。 陈敬宗对长兄道:“我有事请教大哥,去你那边的书房说吧。” 陈伯宗微微诧异,随即带着四弟走了。 观鹤堂,俞秀听闻丈夫回来了,本想放下手中的针线,透过窗户瞧见小叔子也来了,高大英武气势凛然,俞秀咬咬唇,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 陈伯宗吩咐丫鬟备茶,直接带着四弟去了书房。 “何事?”他问。 陈敬宗:“没事,你写文书吧,写完我照着抄一份。” 陈伯宗:…… 陈敬宗径自提了一把椅子放到书桌旁,见大哥神色严肃要训斥自己,陈敬宗无奈道:“请留在陵州,肯定要论一番孝道,或许还要引经据典,我要是有那么多墨水,我也去考状元了。大哥若不肯帮忙,那我随便写一封,反正我脸皮厚,就算吏部要拿去给皇上过目,我也不在乎。” 陈伯宗:…… 四弟不怕丢人,陈家丢不起这个人。 陈伯宗面无表情地坐到椅子上,见老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将砚台推了过去:“研墨。” 陈敬宗知道兄长非要给自己找点事做,不甚在意地拿起墨条,往砚台里倒点水,这就咔嚓咔嚓地摩了起来。 陈伯宗皱起眉头。 陈敬宗见了,莫名想起华阳,他穿着外袍要坐她的蜀锦褥面上,她也是这种嫌弃样。 毕竟有求于人,陈敬宗放松了力道,想象这墨条是华阳的凝脂嫩肉,慢慢捻动,倒也颇为得趣。 陈伯宗没理他,垂眸思索片刻,铺开一张寻常书信用纸,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笔,沾墨写了起来。 昔日骑马游街的状元郎,如今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依然风度翩翩,且越发从容内敛。 小丫鬟送了茶水过来,临走前还偷偷瞥了家主一眼。 陈伯宗专心写文书没有察觉,陈敬宗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女人,真就都喜欢书卷气的男人?同样是三国时的英雄人物,华阳怎么只夸周郎,不夸关张? 他一边磨墨一边胡思乱想,陈伯宗洋洋洒洒几行字,写完了。 陈敬宗就要拿纸抄写。 陈伯宗看不得他在自己面前作弊,道:“拿回去抄,不用还了,我另写一封。” 兄弟俩写一样的内容,吏部官员又不是傻子。 陈敬宗转过弯来,等墨迹干了,他笑着折叠起来,收进怀里。 回到四宜堂,陈敬宗直奔书房,并且落下门闩,一副不容打扰的姿态。 华阳继续踢毽子。 一盏茶的功夫不到,陈敬宗出来了,拿着刚写好的文书,递给华阳,正色道:“你看看,这么写行不行。” 别说这辈子,上辈子华阳也没见过陈敬宗写什么,就连他随军去平定叛乱,也不曾给她写过家书。 确定手心没有汗,华阳接过文书,就站在堂屋门口看了起来。 平心而论,陈敬宗的字只能算寻常,却自有一番锐利的风骨,可他在这封文书里的遣词造句,实在与他这个人大相径庭。 华阳狐疑地问:“刚刚你去哪里了?” 陈敬宗:“找老头子,你要留下来,我肯定要跟他打声招呼。” 这个回答合情合理,华阳继续看文书。 陈敬宗贴到她身侧,问:“我这文采与周郎比,如何?” 华阳:…… 就还是不怎么信呢! 第33章 进了腊月, 各地的官员都开始往京城递折子,一来汇报下今年的政绩,二来提前给皇上拜年。 书房里燃着上等的银霜炭, 华阳连着给父皇、母后、弟弟都写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