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愿意看到女官,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然而对于百姓而言,他们会抱有怎样的看法,诸位难道不想知道吗?你们往日里不是说过民意可贵吗? 许乘月的目的就是把百姓引进来。 好,好一个民意可贵!太后率先叫好。 文武百官在二人争吵的时候,一直冷眼旁观,他们心里是希望这些举子能闹得大一些,让太后自食其果,看清大唐的江山不是任由她搓圆捏扁的。 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什么让百姓投票,百姓愚昧无知,他们的意见怎么能够决定朝政。然而那女子说的亦有道理,太祖皇帝就非常重视民意。 但如此一来,事闹得太大了,在皇城门前吵吵嚷嚷,不是他们想要的,刚欲出言阻止,太后就发话了。 他们向众人环绕中心的太后看去。 太后微笑着颔首赞叹,众卿家一直对此事有争议,争吵不绝,不如来听听百姓的心声,看看他们的想法,再行决断。若他们反对,朕就此罢休,不再提及此事,如何? 太后没有提如果百姓赞成该怎么办,对于官员们算是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先想到好的方面。她的言下之意大家都懂,如果百姓赞成,那他们也不能再反对,况且那时反对也不成了。 但对官员们来说,这不是一件坏事,他们不觉得百姓会乐意看到女子进入朝堂,去统治他们。 因为底层的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不像贵女们身份高贵、行事妄为。当家作主惯了,他们肯定不能接受女子为官。 而且此事最妙的是,可以避免他们与太后的正面对抗,她自己作出的决定,无论结果如何都要遵守。 思索完毕,官员们暗地里互相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满意眼神。 有官员抚着长须,赞叹着附和,臣以为此举妙绝,重视民意,展现了我大唐的博大胸怀。 确实好,此举影响甚广,确实该听听百姓们的意见。 圣人英明,微臣敬服。 大臣们齐声赞叹,吹捧太后。 她罕见地露出笑颜,只是现场投票,还没有个章程,太过仓促,不如先拟定方法,才好统计。 几人商议片刻,由太后主导,确定了之后,让内侍传话。 内侍出去面向人群,清了清嗓子,对吵吵嚷嚷的人群说,大家安静,安静片刻。 原本因为太后附和,按耐不住激动,与周围人交头接耳讨论的人,给面子地停了下来,目光转向内侍,期待地看着他。 传圣人旨意,从明日起,大唐年满十八周岁的百姓可携带户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