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从七子夺嫡中杀出了秦宣帝杨槿,却意外的是位铁血君主,时人皆称其有武帝之风,甫一登基,就从平尚书事手中拿到了中军兵权。 尽管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腐蚀,中军因为不断有底层将士的输血,仍旧保持相当强大的战力。 启用七十岁的老将陶侃,剿抚并用,快速平定了漕夫叛乱,再南下抵挡荆王。 再以名将周处之子周玘统两万精锐进驻淮南,稳定帝国的运河动脉,并吸引齐王的兵力。 拜陶侃、周玘二人的出色表现,在最危险的时候抵挡住了山东和荆襄的猛攻,皇帝杨槿腾出手来,率三万中军精锐北上,以猛将段文鸯为前锋,大破赵王十万大军,一战而生擒赵王杨沐,河北平定,天下震动。 随后,杨槿携得胜之师南下山东,齐王部众见到皇帝旌旗,纷纷开城投降。 齐王见大势已去,举家自焚。 北方平定,南方的荆王杨浩孤立无援,只得束手就降,举家被废为庶人,发配辽北。 宣帝杨槿不仅遗传了武帝的军事才能,也传承了文帝的治国才能。 主政帝国二十七年,重新梳理全国土地、人口,裁汰庸吏,抑制豪强,恢复汉朝的陵邑制度,将天下士族豪强迁徙至黄陵,为武帝杨峥守陵。 黄陵因而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城池。 种种手段,让大秦的国力再度高涨起来。 不过此时,中亚也崛起了一个新的帝国——汉国。 谁也没想到看似强势的夏国会在汉夏争霸中败北。 当然,汉国胜出也是中亚各国的选择。 夏国天生的羌人血统,被中亚各地斥为蛮夷,他们将华夏血统看的比天还大,坚信汉国才是正统。 中亚加上西域一共三十七国,仅仅团结在汉国身边,与强大的夏国反复拉锯了三十七年。 连萨珊和罗马都卷入其中。 中亚成了三个文明的角力场。 直到第三代汉王杨炎崛起,在他的治理下,汉国化经济实力为战争实力,大肆启用河中、西域的良家子为将。 与其说夏国是败在国力上,还不如说是败在人才储备上。 在药杀水一战,五千良家子组成的敢死营,披着重甲,提着长槊、劲弩,背水结阵,大破四万夏国骑兵。 这一战再度刷新了萨珊人和罗马人对秦军的映像。 原来秦军不仅仅铁骑无敌,步军也如此强悍。 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被一举打破。 夏国的士气完全被打没了。 此后,汉王杨炎乘胜攻入七河流域,招降纳叛,不过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