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出海的时候,他把这些资料都带进了超市存放了起来。 回到大明,随着地位的稳固手下人才济济,再加上硝酸铵的获得,朱瞻圭便把培养杂交水稻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经过两年的选拔和培养,在去年的时候,第1批杂交水稻正是培养成型。 根据计算,平均下来一亩亩产在400~500公斤。 虽然没有达到神农研究的那种强大的产量,但这在大明已经是让无数人惊掉下巴的产量了。 只不过这个消息没有对外公布,也只有老爷子和老爹朱胖胖,内阁的几位大老知道。 去年由于朱瞻圭没在家,收割水稻的时候,老爹朱胖胖和内阁几位大老,是亲自下田割的。 看着那饱满的稻谷以及成片的收成,老爹朱胖胖激动的都哭了,甚至还拿了一穗最饱满的,送到了太庙献给了老朱和祖宗们。 随着杂交水稻的定型,从今年开始,皇家良田将正式全面种植杂交水稻,并且计划在收获的时候,如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将会召集全国各县有威望的老农前来观看,将这个消息公布天下。 “殿下,您来了!” 朱瞻圭刚到达工匠营的一片棚户区,一个晒的黑黝黝的汉子,带着一群老农赢了上来。 “姚师傅辛苦了,各位辛苦了!” 对于这些满心研究默默为国付出的老师傅们,朱瞻圭无论何时,都是给予最高的尊敬的。 前线厮杀的将士是英雄,这些在背后默默研究的人,也是大明的英雄。 朱瞻圭的行礼,让很多人都不适应。 他们只是从各地挑选出来的种田好手,本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埋头种地没问题,可要交涉等方面还是有点困难。 朱瞻圭也没在意,在众人的带领下走进了培育区。 看着绿油油已经发出来的稻苗,朱瞻圭询问杂交水稻的总负责人老姚。 “这一批,你们培育了多少种子?” 听到朱瞻圭的询问,负责人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培养的并不多,皇家良田都不一定能供应得上,不育系和恢复系一般人根本就分不出来。每一颗种子的培养,都需要我们一个个人工筛选,想要加大种植的数量,除了加派人手或者是有设备辅助我们,否则我们这些人,只能保证提供给皇家良田。” 朱瞻圭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也明白这些人的难处,没有现代化设备辅助,每一颗种子都需要人工培养,可以称得上粒粒如金。 “你的难处我能理解,你们按照你们目前的节奏继续来,我会在新学方面加一科农科,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