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07节


趟王尚书和两位侍郎的衙房,禀报一二,亲近亲近关系。

    谁知道,裴少淮了解考功司布局后,便回京察房坐下了。

    “裴郎中。”苗主事犹豫问了一句,“您不去王尚书那儿坐坐?”

    裴少淮自然不是不懂这些官场礼节,但这一回,他是奉皇帝之命办事,若真把自己当作吏部寻常下属,这事就办不成了。

    他应道:“京察事大,现以大事为重,王尚书的茶,什么时候去喝都不迟。”

    苗主事倒吸一口冷气,头一回见下属给尚书“下马威”的,还这般年轻。

    “对了。”裴少淮吩咐道,“把前两届京察的资料找出来,本官要翻看所有的考语和访单,另找几个善誊写的小吏过来,替本官掌记誊抄。”

    “考语和访单早已梳理装订成册,下官这便给大人取来。”苗主事退下。

    看这架势,这位裴郎中上任头一日就要开始做事了。

    不大一会儿,京察房里各书案上便摆满了泛黄的簿子,满屋浮着些尘土味,人也已安排到位。

    所谓“考语”,便是京察堂审那一日,受审的京官过堂以后,他们的顶头上司会同吏部、都察院给出的考核意见,评述此人为官如何,是去是留。

    而访单分为“署名访单”和“匿名访单”,由考功司把访单分发给不定官职的人,令他们对某某官员做出评价,以此作为参考。

    署名访单由衙门正官填写,匿名访单填写人则不尽相同。

    第219章

    这些装订成册的“考语”和“访单”,林林总总数十本,每本有半指厚,裴少淮光是简略翻看一遍,便花去了数日。

    随后,他又在册中选了一些页码折起来,叫人摘抄。

    面对字字句句精雕细琢的考语和五花八门、暗藏私心的访单,裴少淮唏嘘,京察中考语为主,访单为辅,相互补充,出发点本是好的。可随着时间流逝,百官们察觉其中漏洞,开始投机取巧,看似严谨的制度慢慢变了味。

    下官参加堂审,考语的好坏,全仗堂上官的喜好与否,中意他便出言袒护,厌恶他便排除异己。若是没个标准、没个制约,全然寄托于堂上官严肃公正对待,则这些考语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匿名访单也是重灾区。

    裴少淮细看了数百份匿名访单,诚心举荐品行端正、才能出众的访单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弹劾不法、恶意中伤,把朝中争争吵吵的那一套搬到了匿名访单中。

    要改就要从腐蚀糜烂处改起,这是裴少淮一开始就打定的注意。

    ……

    足足半个月,裴少淮竟日日“躲在”京察房里翻旧簿子,既不去都察院走动走动、商议京察大计,也不去王尚书房里坐坐。

    在下官们看来,吏部怎么着都是“一家人”,纵使心有龃龉,也该通一通气,不要廷上相互拆台。

    难不成泛黄的簿子,还能看出朵花不成?

    这位年轻的郎中,若是真不懂京察要做些什么、不懂具体流程,便该赶紧请教请教别人才是,免得贻误了大事。

    京察并非一天几天就可完成的,从筹备到朝廷颁旨,再到会单、堂审,最后给出所有官员的去留、升降意见,前后要耗去数个月。

    按照往届京察安排,这个时间点,裴少淮理应会同河南道监察御史一起,查明京官身份,编撰履历文册。

    紧接着,裴少淮应当派发访单,待官员们一应填完后,尽数收回。

    这些是前期的准备工作。

    等访单收齐后,裴少淮又要代表吏部,与钦定的道官、科官们一起,在京中城隍庙里细读访单,商议斟酌,判定访单所言真伪,并据此拟定京官去留名单,称之为“会单”。

    为何要在城隍庙里?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可欺于明不可欺于暗。

    桩桩件件,明明这么多事要准备,偏偏裴少淮不急不躁,根本没有着手开始的意思。苗主事跟在他身边,提醒了好几回,裴少淮亦只是笑笑应付过去。

m.NANCHAnG791.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