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对于此时的秦国来说,错失了削弱魏国的机会确实遗憾,但却比不上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变法。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迎来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变法。 商鞅的法,道理是对的,目的是对的,但手段错了。 法律的目的总归是为了统治人民,保卫国家,可以后世来说的话,大部分则是采取了以法律保护人民,以人民保护国家的方法,但商鞅不是,他选择了以法律保护强权,以强制的权力来保卫国家,对人民,则采用军功爵位的诱惑。 这在那个秦国最为艰难的时候当然是合适的,但现在却不行了,虽然说乱世用重典,但商鞅却用的太重了。 乱倒垃圾都要被砍手的程度,但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话说回来,真要算的话,商鞅之法本身也是秦国统一的阻力,白起早就说过,秦军杀的人太多,因此一旦到了破城灭国之战的时候,因为敌国的百姓都知道如果秦军打进来就死定了,因此都会拼死抵抗,这对于想要统一天下的秦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会给秦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打个比方来说,同样都是攻城,如果是赵国来打,那么很有可能把对方打得还剩半管血对方就投降了,但如果换了秦国来,必然是拼死抵抗,不打死就绝不屈服。 为什么呢? 因为投降了赵国之后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依旧有活路,但投降秦国不同, 秦军以人头论军功,谁知道投降之后会不会被人一刀砍了拿去领功?就算侥幸活下来了,也要面对严苛到近乎变态的秦法。 是个人都不想过这种生活。 秦军确实强大,即使面对这样的顽固抵抗依旧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胜利攻城占地,但其实这对于百姓的伤害很大,秦国不得不面对打下一块地方之后,本地的百姓都死的差不多,又或者即使有活下来的也逃往其他国家,最终只占了大片的土地和少少的人口。 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人口就代表了生产力,而生产力则决定了国力。 秦国攻占了大片的土地,但实际上没个十年八年的时间,这些土地对秦国本身的提升其实有限。 可秦国也不能打下一个国家就花上十年八年的时间去治理吧?现在秦国还能从关中迁百姓去新打下来的地方耕种,但这不是长久的办法,伴随着日后秦国国土面积越来越大,所需要的人口自然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都指望着从自己原有的人口里拨出来啊。 现在的秦国又不是以后的天朝,有十多亿人口的底气。 因此如果秦国想要统一,那么变法就势在必行。 这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就多了,然而这头是苏云霜开的,但具体怎么变她却不管了。 用苏云霜自己的话来说,大道理她懂,可这年头的实际操作她不懂啊,再说立法什么的,听起来就很高端费智商的样子_(:3ゝ∠)_ 改革法律本就已经够麻烦了,毕竟这里面还包括了秦国军功爵位的改制,但子楚却在同时决定了另一件事情,农业改革。 秦国对于农业十分重视,从昭襄王宁愿打魏国的时候物资不足只能打小仗也要修建都江堰就知道了,秦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尤其是之后有了墨家改进农具,以及总结各种科学种植方法,据说后来还扯了目前几乎已经要销声匿迹的农家进来== 这一点上苏云霜觉得秦国真的是叼的不行。 从农具上就能看出来了。 这年代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了,六国之中使用铁质武器的比比皆是,然而秦军却还在使用着看似落后了一整个时代的青铜武器。 秦国难道就不会铸造铁器吗? 当然会,甚至因为严格的法律和严密的管理制度,秦国的铁器铸造水平相当不错。 至于说为什么秦国在拥有良好铸铁工艺的情况下依旧选择配备青铜武器,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秦国把铁全都拿去铸造农具了。 铁质的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