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去找谢侯爷,要求让这孩子入谢家族谱。 谢景元修书一封给谢侯爷,安阳郡主母子与本将军没有任何关系,谢家若是让他入族谱,不要入在我名下。 该做的他都做了,其余的事情懒得去管,跟老子没关系。你们既然不怕死要凑过来,将来老子跟朝廷闹掰,你们被砍头了可别赖老子。 反正赖在老子头上的孩子也不止你们一个。 孙太后正被晋王弄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力去管安阳郡主母子的小事儿。 江南和京城紧张的关系丝毫影响不了西北的热闹,谢景元办完了儿子的满月礼,又忙碌起来,今年的赋税又被他截留了下来,此事的西北军已经扩展到了十八万,各处的民生大部分都已经恢复。 他要加快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 第113章 吃秤砣执迷不悟 晋王和孙太后先后给谢景元发过圣旨, 结果如所有人所料,谢景元一个都没尊。 这要是搁以前, 孙太后必定要大骂谢景元, 她现在也不敢骂了。她怕她骂狠了,这个混不吝到时候直接倒向了晋王,到时候南北夹击, 她就要完蛋。 孙太后开始怀柔,一方面关心安阳郡主母子二人, 二是让礼部官员去给谢景元的爹娘祭祀。 谢景元听说后不置可否, 安阳郡主母子跟他屁关系没有,但爹娘和祖父的坟墓是真的还在京城。 特别是听说安阳郡主母子去祭拜他父母和祖父, 谢景元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般恶心。他不止一次在心里咒骂,老子早晚要把你和奸夫一起挂在城门口。 孙太后当然知道那孩子不是谢景元的, 但她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认为那孩子是谢景元的,她再去关心那孩子, 谢景元如果不领情,那他就要被天下人唾骂。 谢景元不理会这些事儿,加快速度发展自己的实力。他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战马系列品种,在骑兵这一块, 晋王和朝廷都不是他的对手。 西北那些官员们终于看明白了形势, 天下乱了,朝廷已经放弃了他们。有了这个意识,这些官员们不再磨洋工, 纷纷开始表忠心。那些本来想去京城参加科举的举子们也放弃了春闱的打算, 一心一意等着谢景元这边的动作。 本来谢景元还有些犹豫, 孙太后硬要把那个野种栽到他头上, 他非得出口气。 等到年底, 阳哥儿四个多月的时候,谢景元给晋王和孙太后各写了一封折子,鉴于天下双帝并立,西北举子们不知该去何处参加春闱。臣决定,在镐京举办春闱分场,替天下选取人才,为大雍朝百信尽力。 孙太后气得要死,一是起谢景元居然也给晋王写了折子,二是气他公然行使君王权力,居然开始举办春闱。 谢景元写了两封奏折之后就开始筹备春闱的事情,此事他交给了秦西学政马大人,命知府王大人胁从,连他老岳父柳元济都被抓来干活,监督考场。 柳元济可高兴了,瘸着腿忙前忙后。别看他这人自私,但在人前他特别耿直。谢景元把他丢去监督考场,就是要把那些想耍小动作的人全部按死。 柳元济这个老岳父终于走到了人前,但谢景元这个大嘴巴早把他已经被柳家赶出家门的事情秃噜了出去,甚至还把他两千两银子把女儿卖了的事情一并说了出去。 那些想走柳元济这边路子的人又歇了心思,听说这柳大老爷不得女儿女婿的欢心,以前还卖过女儿。 算了算了,还是柳大爷那边更靠谱一些。 柳元济也不在意那么多,一心一意当差,天可怜见,从家里被抄,他已经好多年没有上衙门里当差了。马大人谨记着分寸,可以给他分活儿,但不能让太多人沾染上他,以免被人利用。 没办法,西北太缺人才了。说句不好听的,以前西北归朝廷管时,但凡有点门路的人谁会来这里啊,能来的都是没门路人,很多都是些同进士。 谢景元把英才宴上挑选来的人都利用了起来,就等着这次春闱再补充一部分。 这次春闱文武一起开,虽然不是朝廷办的,西北的文武之才但凡不是死心眼子,都纷纷往镐京城而来。 还想什么皇帝哟,皇帝都傻了,现在有两个皇帝呢。与其想着去效忠皇帝,不如先在西北混出头吧。 刚过完年,西北第一场“不伦不类”的春闱开始了。就在谢景元轰轰烈烈搞发展的时候,朝廷那边忽然有了新动向。 秦孟仁力排众议,提拔了一位新鲜出炉的小将领,人称白敬朝。这小将领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上次战役中表现很出色,被秦孟仁发现了。 为了白敬朝的事情,秦孟仁费了不少功夫,孙侯爷发现秦孟仁的意图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