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 “程先生,开服装厂不光要有设备,还要有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国内的情况,想必你也有所了解,人们眼睛盯着的,都是国营单位的铁饭碗,几乎没人愿意到私营企业来上班,服装厂开起来了,招工就是一大难题,招立马就能上手的熟练工人,更难,这一点,雯琳姐和卫东想必深有体会。” 韩卫东和孙雯琳都点了点头,他们百川当初招工,碰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要不是当初采纳了夏喜平的建议,去偏远农村招工,估计到现在公司都招不到人。 程青峰看着夏喜平,“那依夏小姐的意思。。。。” 夏喜平直接了当地说道,“对县制衣厂进行***。” 这下不光是程青峰一脸惊讶,就是韩卫东和孙雯琳,也是一脸吃惊地看着她,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夏喜平会有这么大胆一个提议。 县制衣厂可是正儿八经的**单位? “县制衣厂现有工人五十来人,基本上都是熟练工人,完全不用担心招不到熟练工人这种情况。而且厂子扩建后,这些熟练工人又可以以老带新,在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将新手带成熟手。” 韩卫东插嘴道,“可**是不会同意制衣厂**的,就算是同意,厂里的工人愿意铁饭碗变成泥饭碗?” 夏喜平微微一笑,“那就要看周**他们的眼光了,不过,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成了最好,如果实在不可行,再投资建新厂。” 夏喜平有信心周全友会说服**其他成员同意这件事。 现在的县制衣厂,可以说是靠着她才一直活着,如果她从制衣厂撤离,改投程青峰,跟县制衣厂就是竞争的关系。 就制衣厂那**,能竞争得过她? 当然了,县制衣厂是**单位,**是不会让它**的,可即使存活下来,也会是**,靠着各种补贴才能继续存活下去。 那样的话,**得往里砸多少冤枉钱! 周全友虽然有时候见风使舵了些,可不可否认,他有敏锐的经济头脑,也有高瞻远瞩的思维,两下一权衡,他肯定会采用对制衣厂最有利的那一条路。 更何况,**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只不过,改制的步伐进展缓慢,直到九十年代初才迈开了大步。 当然了,如果这条道走不通的话,程青峰可以再投资建新厂,以周全友发展经济的那股迫切劲,别说开一家服装厂了,就是开十家,他也是热烈欢迎。 程青峰开始还是蹙眉听着,听到最后,眉眼一下子舒展开来,连连赞道,“夏小姐的眼界令人叹服,那我们就先这么说定了,先做**制衣厂的打算,实在不行,再建新厂。” 程青峰说完,转向韩卫东和孙雯琳,“两位想必跟周县长很熟,能否给我做个引见?” 第二百七十章 不谋而合(五更) 孙雯琳笑着拍了拍夏喜平,“程先生,喜平跟周县长可比我熟。” 程青峰大喜,“这样最好了,夏喜平,麻烦你跟周县长联系一下,周县长什么时间有空了,我能不能去拜访一下。” “行,一会儿我就给周县长打个电话。” 夏喜平说完又笑道,“程先生,既然大家以后要长期合作,那就跟自家人一样,以后程先生直接叫我名字吧。” 程青峰也笑了,“那喜平以后也不要叫我程先生了,论年纪,我应该是你的父辈,我就托个大,往后你就唤我一声叔吧。” 夏喜平从善如流,“行,程叔。” 夏喜平和程青峰谈笑风生,程青峰看着夏喜平的目光里满是赞赏,这让韩卫东既自豪又有些郁闷:他的宝儿太耀眼了,这样觊觎她的人岂不是更多? 唉,如果有可能,他真想把他的宝儿关起来,然后一辈子就给他一个人看,外人谁也别想看到她光彩夺目的那一面。 程青峰父子两个又坐着说了会儿闲话,便被韩卫东送去招待所歇息了。 夏喜平和孙雯琳兵分两路,孙雯琳回百川,尽快联系上她在弯弯地区和米国的朋友,让他们再详细查一下华美服装公司夏喜平呢,则给周全友打了个电话,把程青峰的情况以及他想要在国内投资的事情简单给周全友说了一下。 当然了,想对制衣厂改制的事,夏喜平暂时没有提。m.naNchANG7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