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一多, 少不得诉说各地见闻。 这不,正有一支商队在此落脚, 客商们忍不住说起京城的见闻来了。 其中有两位是冀州那边的客商,名字分别是陆风、安福。只不过他们分别跟着的是两只商队,一支正向京城而去, 另一支则是刚离京, 恰好在此处遇到。 即将进京的陆风少不得向已经出京的安福打听一下京城的情况, “听说京城流行一种名叫豆制品的新吃食,有豆腐脑儿、炸豆腐、豆腐干儿, 据吃过的人说, 每一样都美味极了。” 安福道, “你说的那些菜肴是百味豆腐斋所出吧,可惜咱们无缘一尝啊,不过倒是听说了, 在寒食节之际, 虞国公府搭棚子恤贫的时候, 有些体质非常虚弱的老人孩子有幸分到一碗豆腐脑儿, 都说是人间美味呢。” 吉祥炭铺的陈仁东在旁边听了好一会了, 这时忍不住搭腔过来, “你们说的豆腐, 咱们晋阳县也有一家在卖呢, 味道是真不错,但也没你们说得那么玄乎。” 陆风安福看了过来,“确定吗?那是京城里很热门的吃食,你们这地方怎么可能会有卖?” 陈仁东翻了个白眼,“别看不起人了,这林家豆腐从年初就开始在晋阳开张了,你们京城的豆制品还没有吧?”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晋阳是不错,但不可否认,比不上京城吧?” “走,我带你去试试,就知道比得上比不上了。” 陆风安福对视一眼,决定跟去看看。 他们口中说的林家豆腐坊,正是林大嫂所开。 本来林大嫂年初的时候只是卖些豆浆和水豆腐炸豆腐。后来才在晋阳盘下了一个带后院的铺子,不仅将豆腐作坊开了起来,还将旁边经营不善的小饭馆盘了下来,专门做那几道豆制品的炒菜。 生意很是火爆,于是林家便按照林蔚然写信来给的建议做了一些安排,将手中能赚到钱的营生摊派出去。 首先林大嫂将收黄豆的活儿给了娘家。 然后每日所出的豆腐渣以及小饭馆的泔水让林大伯林二伯派人拉了回去喂猪。林大伯林二伯家听从林蔚然写信回来的意见,养了不少猪,也是全部都骟过的。 曾家呢,则是每日都会到晋阳县用成本价购进一批豆腐制品,然后穿梭于附近的村庄叫卖。渐渐的,不止是豆制品,还会带一些别的东西,就跟货郎差不多,但曾家的东西又比货郎要齐全。每日的收益很是不错。 为了方便来往与县上,这三家都咬牙买了一辆马车。 其实曾家完全可以再兼顾收黄豆的事,但曾家知道这是林家留给刘家的门路,便没碰这个。 自此,枣林村的人发现了,和林家攀亲带故的人家呈现一副红红火火的兴旺发达之象,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外人。 陆风安福随着陆仁东来到林家豆腐坊时,正巧遇上正发生在林家豆腐坊一场混乱。M.nAncHanG791.Com